专注于网站推广优化,承接营销型网站建设,整站优化外包,AI人工智能优化咨询QQ:20167856

京东的投资来源于哪里(京东融资结构详解)

网络营销 2022-05-17

文章摘要:刘强东卸任高管的京东旗下公司已从29家增至47家。其中甚至包括京东商城的运营主体,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。刘强东一举将法人、执行董事、总经理三个头衔悉数交由京东零售CEO徐雷接...

  刘强东卸任高管的京东旗下公司已从29家增至47家。

  其中甚至包括京东商城的运营主体,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。刘强东一举将法人、执行董事、总经理三个头衔悉数交由京东零售CEO徐雷接任。

  至此,京东集团的三架马车——京东商城、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都已不见了刘强东的身影,他的隐退幕后已不再是风传。

  

  对此,京东的回应却是轻描淡写的“只是正常管理动作”。

  配合近日的另一则新闻——刘强东夫妇向在英国的华人捐赠抗疫物资——来看,似乎刘强东是要学比尔·盖茨,退出公司管理专注慈善公益了。

  不同的是,他也许只是被迫做出这样的选择,以消除明州事件的不良影响,毕竟曾经放话“如果失去京东控制权,我宁可将公司卖掉”的刘强东对公司实权的执念非一般企业家可比。

  那么这一系列卸任算是打脸吗?还谈不上,因为即便卸任高管,刘强东依旧紧握京东15.4%的股权和79%的投票权,这样的“超级投票权”从何而来,还要从京东的第二、第三轮融资说起——

  

  B轮融资:我没有安全感对你们没有好处

  上回写到2007年京东用1000万美元首轮融资下注物流之后,虽尝到了可变成本降低、效率和用户体验提升的甜头,但是物流系统烧钱的速度超乎想象,很快,2008年,京东又缺钱了。

  首轮投资方今日资本看到了京东高增长的潜力,今日创始人徐新第一时间找到刘强东说第二轮她要全投。

  此时的刘强东早已不是把VC当维C的“傻白甜”了,他一听就觉得不对——如果还由今日资本全投,那徐新的股份就超过他了,断然拒绝。

  徐新不肯放弃,说就算做了大股东,他们也不会怎么样,公司还由刘强东做主,但是偏执的刘强东听不进去,他当时就认准一条:不允许任何投资人股份大于他。

  为此他俩从2008年3月一直吵到6、7月,徐新一直拿首轮融资合同上的优先投资权说事,逼得刘强东最后放了狠话:

  “这次还让你全投,那你们就成了实控人,这对我太危险了。你让我没有安全感,对你们也没有好处!京东做不大,你们拿的股份再多也没意义!”

  徐新终于意识到刘强东对控制权的执念,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京东的核心作用,无奈做出让步——只投一半,不管什么估值,别人出什么价格,她出一样多,这回刘强东答应了。

 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,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波及到中国,原先追着刘强东投资的几家投资人都没了踪影。

  

  又轮到刘强东主动去找投资人了,据他本人回忆,那段时间他几乎找遍了国内所有投资方,最多的时候一星期见了42个投资人。

  但是直到年底,他也没有找到第二位投资人,短短几个月头发都白了。

  正值徐新开LP(有限合伙人)大会,也邀请了刘强东,她还特地把刘安排在主桌,坐在自己的老上司,投资界大佬梁伯韬旁边。

  

  刘强东与梁伯韬一聊,果然也很投机,梁伯韬也当即决定个人名义投资100万美元,这对当时的京东只能说是杯水车薪,不过梁还许诺会给刘强东介绍新的VC。

  有了梁先生的背书,情况立马有了反转,雄牛资本黄灌球和李绪福双双现身,和徐新一样,他俩也曾是梁先生的爱将,从百富勤出去之后创立了雄牛。

  最后京东、雄牛、今日三家谈妥:雄牛出资1200万美元、今日出资800万美元,在加上梁伯韬的100万,B轮京东总计融资2100万美元,算是惊险度过了2008年的年关。

  2100万美元的蜕变,从数码电商到综合电商

  拿到第二轮融资的钱,刘强东决定着手扩品,第一步是做大家电,之后又扩充到全品类。之前投物流没有反对的徐新,这次对扩品表现出强烈反对,因为这是新一轮的烧钱,而且看上去是个无底洞。

  这时引入第二家投资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,雄牛资本之前投资过苏宁,深知大家电的利润颇丰,于是支持扩品,有了雄牛的支持,徐新就没有坚持反对。

  然而外界此时又开始围攻京东,第二轮融资了,还在烧钱不盈利,对媒体来说是一个值得炒作的话题。

  而在京东内部,由于刘强东对公司的管理极为精细,每次股东大会的报告也都是细节清晰、逻辑完善,股东对京东非常信任。

  所以有趣的一幕发生了,一边是外界未曾间断的负面报道和资金链短链的猜测,一边是投资人拼命加大投资。

  当然,事后证明全品类扩充这一步也无疑是走对了,如果京东到今天也只卖数码3C产品,那么肯定无法与阿里巴巴抗衡——很少有消费者会热衷于去不同的平台买不同产品,而是倾向于一站式解决所有的购物需求。

  

  C轮融资:大佬云集

  如果说B轮以前,京东的融资都没有跑出梁伯韬的掌心,那么C轮融资可以说是大佬云集了,因为通过全品类扩充,京东不再是一个只卖电脑的小板块电商了。

  投资圈开始正式把京东与阿里相提并论。

  第三轮融资开始于2010年,老虎基金首先找到京东,估值2.5亿美元。不过当时刘强东正要到宿迁客服中心处理问题,于是只是口头上谈了一下,没有签Term Sheet(投资条款清单)就去宿迁了。

  一家美国基金听说此事,立即乘虚而入,连夜赶到宿迁堵刘强东,开口就是4亿美元估值,直接拿出Term Sheet要刘强东签。

  已经经历了两轮融资的刘强东,还是第一次遇到投资人堵在门口要砸钱的阵仗,面对一下多出的1、2亿美元,他还是动摇了一下。

  后来在京东财务负责人陈生强的劝阻之下,刘强东还是拒绝了这家美国基金。

  回到北京,刘强东就跟老虎签了Term Sheet,而且估值不变,老虎方面对此十分满意。

  在投资圈,声誉非常重要,京东的信守承诺又吸引了好几家国内国际投资巨鳄,包括高瓴资本的张磊和红杉资本沈南鹏,还有俄罗斯的DST也加入进来。

  其中比较有趣的是DST的尤里·米尔纳(Yuri Milner),这位俄罗斯金融巨鳄曾是Facebook的首位天使投资人,他对互联网有着超出常人的痴迷,而且投资逻辑也异乎常人。

  尤里找到刘强东之后,第一句话是我最多可以投15亿美元,第二句话是我投资之后,京东5年内不许上市。

  尤里的逻辑是,他只投未来的超级公司,如果今天京东IPO之后值10亿,他宁可直接给10亿,让京东继续发展成为30亿、300亿估值的公司。

  DST特别看好京东,C、D轮投了十多亿美元,而且收购之前的投资人出清的股份,别人卖多少,他都照单全收。而且尤里从不要求董事会席位,所有股份的投票权直接给刘强东。

  所以刘强东当时虽然股份占比早已不占多数,却一直握有50%以上的投票权,这与DST的绝对放权是分不开的。

  直到京东上市的前两年,刘强东才与投资人签了一个超级投票权的协议,奠定了如今79%投票权绝对控制的基础。

  “被逼”上市

  至此,京东早期融资史暂告一段落。

  我们知道,京东最后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时间是2014年5月22日,距DST投资不过3年,离尤里要求的5年少了2年,可以说是被逼上市了。

预约SEO大佬

添加微信:bmzkj01 免费交流解答,并送你一份最新运营推广方案

上一篇:京东的优惠券推广佣金(京东内购群里的东西是真的吗)

下一篇:京东结算方式有哪些(京东平台财务对账方法)